顯示具有 本地學校科研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本地學校科研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

本地學校科研分享:地震探測器


香港沒有地震?非也!天文台 1905 年起錄得本地 179 次有感地震,慶幸從未引起傷亡。雖然對本地未有大影響,但 450 名中小學生參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、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氣象學會主辦的「地震探測器設計比賽」,透過動手砌出各式地震探測器,加深科學知識,亦能配合時下提倡科學科技的 STEM 教育。當中有學生參考中國古代地震探測儀「候風地動儀」,借古為今用,更有小學生越級挑戰把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套用到儀器中。


▲宣道會鄭榮之中學成員參考古代候風地動儀,以製作地震深測器。

詳細內文請參閱文章來源:效候風地動儀製地震探測器 鄭榮之中學奪冠 — on.cc

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

本地學校科研分享:無火加熱食物盒連充電器

▲元朗官立小學的黃思愷(左)及許竣瑋(右)即場以發明品煮出肥牛麵。

小學的 STEM 教育在香港愈見普及,以科學 (Science) 、科技 (Technology) 、工程 (Engineering)及數學(Mathematics)四個範疇,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,提升創意和解難能力。今年更有機構舉辦科學比賽,讓小學生一展所長。

商務印書館教育學院及日本 Gakken 共同舉辦「STEM 科學實驗教室:第一屆全港小學生科學比賽」,讓小學生融合 STEM 所學的基本科學原理,動手解決難題,發揮自己小宇宙。比賽於4月29日完滿結束,三隊勝出的隊伍能夠到日本交流,體驗最新的 STEM 教育。

最後進入決賽的 6 隊隊伍中,以元朗官立小學的「無火加熱食物盒連充電器」最為突出,參賽同學黃思愷及許竣瑋不但演講技巧生動,更即場以發明品煮出肥牛麵,逗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。
▲「無火加熱食物盒連充電器」的主要組件是熱電產生器(TEG)。上有石灰加水發熱,下有冰水冷卻,TEG 就可以進行溫差發電,而食物可放在最頂層的盤子中。

詳細內文請參閱文章來源:【STEM】小學生即場示範無火煮肥牛麵 奪科學比賽冠軍赴日交流 — 香港01

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

本地學校科研分享:手語翻譯手套


去年年中,兩名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學生研發了 SignAloud 手語翻譯手套,配合電腦使用,戴上後就可以將手語配對數據庫中的詞組,直接翻譯成語音及文字。不出一年,香港就有中學生進一步發展這個產品。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三名中五學生-鍾浩輝、陳嘉龍及伍澤林,製作出便攜式手語翻譯手套,配合手機應用程式即可進行翻譯,方便聾啞人士與人溝通。


▲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中五學生(左起)伍澤林、鍾浩輝、陳嘉龍。

詳細內文請參閱文章來源:香港中學生開發手語翻譯手套 手語變成多國語音文字 — unwire.hk